

名稱:丹參
生長習性:丹參喜氣候溫和,光照充足,空氣濕潤,適宜在土質肥沃的沙質壤土上生長,春、秋兩季采挖,除去莖葉,洗凈,潤透,切成厚片,曬干。生用或酒炙用。多年生草本,花期5~8月。果期8~9月,采收時間為12月中旬地上部枯萎或翌年春萌發前采挖。主產安徽、四川、湖北、河南、江西等地。
生長周期:1—2年生,當年可見效益
畝產:350公斤左右
栽培種植:
選地整地:玄參不宜連作,可選前茬作物為禾本科和豆科,排水良好,土層深厚,腐殖質多的砂質壤土種植。地勢以向陽、背風、低坡地為宜。每畝施廄肥1500—2500公斤作底肥。細耙整平后做畦,畦寬1.3米左右,高20—25厘米,溝寬40厘米。山坡地要橫山作畦,以防水土流失,同時做好四周排水。
繁殖栽培: (1)種子育苗:春季清明前播種,播種后立即覆蓋塑料薄膜,周圍用細土 壓嚴,防止進風。1.種子處理。用30~35℃溫水浸泡種子10~12h。然后撈出稍晾一下。放入極少量食用堿進行揉搓。再用清水沖洗干凈裝入催芽布袋或其他容器中,放在溫度25~30℃和濕度95%以上的環境中催芽,每天翻動2~3次.經過5~6天有40%~60%的種子顯露胚根后即可播種。2.播種。播種前灌足底墑水。播量按苗距3cm×3cm,8m 床畦可育成8800株丹參種苗,供667m 土地移栽使用。播種前按每8m苗床備高效固氮抗病組合菌0.5kg,腐熟干牛糞或營養細土5kg配制成生物菌肥,均勻撒施畦面,然后把種子均勻播撒在生物菌肥上面,最后在種子上面覆蓋1cm的過篩細土或細沙。(2)移栽定植,春季可于清明節前定植大田,夏季育出的苗可在9~10月定植大田。丹參一般每畝 定植7000~8800株,定植方法分為溝植和穴植。做畦整地的多采用開溝定植,行距36~40cm,溝深應根據苗根的深淺確定,一般在10cm左右。移栽時,要把壯苗、弱苗分級,淘汰病苗和劣苗,保證田間整齊度。栽苗時要使秧苗直立。根垂直向下,栽苗深度以培土接近子葉為宜,并壓實苗周圍土壤。防止澆水時倒苗。移栽定植丹參要做到隨栽隨澆。栽一畦澆一畦,3~4天后再澆1次緩苗水,以保證迅速緩苗。起壟的要進行穴栽。
田間管理:
中耕除草每年需要進行3~4次。除草方法可用人工鋤草或拔草,或機械除草。丹參的花期為5~6月份。丹參是一種喜鉀、喜有機肥的植物,栽培時除施足底肥外。第二年和第三年春季發芽后(4月下旬)追施一次餅肥或優質腐熟農家肥。另外于每年的3月上旬及7月進行根外追肥。
病蟲害防治:
根腐病。5~11月發生,尤其在高溫多雨季節危害嚴重,可使植株枯萎死亡。防治方法:雨季注意排水,發病初期用50%托布津800~1000倍液澆灌。棉鈴蟲。幼蟲鉆食蕾、花、果,影響種子產量。防治方法:可在蕾期噴50%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50%西維因600倍液防治。
